<b id="haquz"></b><b id="haquz"><noscript id="haquz"></noscript></b>
    <rp id="haquz"><optgroup id="haquz"></optgroup></rp>
  • 您的位置:首頁-新聞中心-行業新聞
    新聞中心News Center

    南方供暖問題再引熱議,“后發優勢”越發突顯

    發布時間:2020-12-02 14:00閱讀次數: 分享到:
            每年此時,以秦嶺淮河為界的集中供暖分界線,將人們劃出兩撥不同的聲音:一邊是大呼“屋里太熱了”,一邊是自嘲“取暖全靠抖”。而根據國家氣象部門預測,今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,勢力偏強,主要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,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。今年,“南方城市成暖氣片銷量增長主力”登上了熱搜——難道南方網友喊了這么多年來的集中供暖,真的要變成現實了嗎?
      
      北方供暖效果待提升、南方供暖需求待滿足等老大難問題或將得到解決。與北方著力提升供暖效果“好不好”不同的是,許多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還處于思考“有沒有必要”的觀望階段。而隨著每年冬季南方居民對供暖需求的呼吁越來越多,南方城市供暖市場的發展潛力也成為供熱企業所關注的問題。
      
      當前,中部地區城市的部分城區,在冬季進行集中供暖,部分城市也正在規劃建設供暖項目。度過一個更溫暖、更舒適的冬天,是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,供暖不該被視為奢侈品。
      
      在集中供暖問題上,輿論聚焦的所謂“南方”,主要是指長江流域地區。這些地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難熬,最大特點就是潮濕陰冷,室外溫度低于5℃時,帶給人們的不舒適感十分強烈。
      
      由于沒有暖氣,室內體感非常寒冷。天晴,家里比外面冷;天陰,里外一樣陰冷。這些地方的居民大多只能靠空調和電暖器度過寒冬,其缺點顯而易見:取暖效果不好,且嚴重消耗電力資源,不利于節能減排,存在安全隱患。
      
      現在,是否應該改善供暖條件,不該繼續停留于嘴上爭議。因為供暖不是“需不需要”的問題,而是“如何做好”的問題——要因地制宜、合理安排,不再受制于幾十年前人為劃定的“供暖線”,而以公眾實際過冬感受作為政策制定依據,同時從提高能效、減少能源消耗等角度統籌規劃。
      
      隨著供暖技術的進步,特別是結合南方冬季特點,南方供暖不一定非得照搬北方模式,而且在某些高檔小區,很多家庭都已自行安裝地暖設備,對集中供暖的需求也不一樣。
      
      日前,中國人民大學發布《南方百城供暖市場:模式、潛力與影響》研究報告,通過對“秦嶺—淮河”以南到長江沿線這一“夏熱冬冷”地區共133個城市進行評估后發現,具有較大供暖市場發展潛力的南方城市大多位于長江中下游區域。
      
      資料顯示,合肥市區集中供暖一般有兩種熱源形式:一種是以煤炭清潔利用為主的傳統熱源,合肥熱電集團的熱電聯產供熱占比最高,覆蓋12萬用戶,供熱面積約2500萬平米;另一種是以地源熱泵為主的新能源,僅在濱湖新區的用戶面積已超過200萬平方米。
      
      目前集中供熱覆蓋率約占全市總人口的6%左右,高于我國南方城市平均水平。由于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改造難度大,集中供暖主要集中在新建小區鋪開。從節能環保的角度看,熱損耗是一個突出問題。
      
      在長期致力于電供暖系統研究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張斌看來,這正是南方供暖所面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,根源在于南方地區建筑節能標準相對較低。
      
      有鑒于此,正在或者正準備搞集中供暖的地方,既要區分不同人群的需求,不搞一刀切,做到合理安排和效益最大化;也要區分解決供暖需求的輕重緩急,優先覆蓋那些急需集中供暖的人群和老舊住宅片區。
      
      貴陽一些新建小區,供暖企業通過像空調一樣原理的熱泵技術,將經過處理的45℃的水送入業主家中的地熱管中供暖。而在湖北武漢,一些小區在建設時,就已經完成了供暖設施的建設。與北方大規模的市政集中供暖不同,南方供暖多以小區作為單位。相對而言效率更高,確定供暖方式和時長等更為靈活;耗能方面,相比各個家庭獨自取暖的花費肯定更低,取暖效果更是判若天壤。
      
      南方集中供暖擁有“后發優勢”,更先進的技術、更科學的規劃,完全不必再走高耗能、高污染的老路。
      
      據了解,目前江蘇等多省也已提出了2020年全面實施建筑節能75%的標準。受今年煤炭價格上漲影響,熱電企業壓力驟增。根據住建部現行政策,老舊管網改造補貼只限于北方地區,南方供熱還是依靠市場運作。企業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,也能在電價補償、稅收減免等政策優惠上,得到適當的鼓勵和支持,探索推出符合南方實際的供暖路徑。
      
      11月3日,合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通過《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條例(草案)》。圍繞集中供熱專項規劃編制、供熱設施建設改造、供用熱雙方權利義務等方面作出規定,為節能環保、規范服務的發展原則提供了立法保障。據了解,這有望成為南方省會城市正式出臺的首個集中供熱管理條例。
      
      現階段,相比傳統的燃煤供暖,包括地源熱泵、污水源熱泵、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,新能源正廣泛應用于集中供暖。放眼整個南方地區,大量的污水管網、地表江河水源、工業余熱和淺層地熱能等,都可以成為清潔供暖的資源。關鍵是要行動起來,不再無謂討論做不做,而是科學研究該如何去做。
     
            本文轉自《熱泵產業資訊
   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